第一集的思考 (流水账)


来源: 哔哩哔哩

有没有一种可能,就是这些武断的评论是被引导的。

最爱网络暴力的地方是出现在粉丝群体中。而粉丝是一类非常具有排他性的群体,甚至作为up主、明星等等,有时还会特意维持这样的排他性,以增加收入或曝光度。

另一种是社会现象,通常在男女对立、国家对立、医护、师生、警民间频繁出现。这些方面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毁灭的方向。男女对立,不在有新生,会断代。国家对立,将不在和平。没有医生,会死亡率升高。没有老师,人会变得愚蠢。没有警察,社会将动荡。这些都是希望我们不好的人才努力让人习以为常,进而不攻自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所以网络暴力,这种群体性冷暴力,个人认为必然有个主事人,并且符合他的利益。

剩下的只是被利用的,或者他的同伙。

小知识 前额叶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完全,是控制情绪的部分,所以在此之前会冲动的做些过火的事,事后要记得道歉哦

匿名性 网络的匿名性其实很低,现在的账号如果不频繁更换,是要伴随很久的,可以说是网络上的另一个身份,甚至当关系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还会跟现实产生联系,这样匿名性就更低了。而且现在手机号注册,手机号频繁更换的就更少了。(这里频繁指的是半年左右及以内)

04年的观点听听就好,互联网发展速度这么快,今天的肯定不能与当时相比。

自我意识 感觉像是在说道德。道德按我理解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约束,网络屏蔽词现在这么多,换句话说网络上的道德就是这些网站(社会)对用户不良行为屏蔽、删除,逐渐内化。

因为没有表情,所以有表情包这种东西出现。当我意识到这点后,我一般会在消息后加个表情,或者尽量使用一些语气助词来表明情绪。

实验部分,实名组人员是评论,一个一个说出自己的看法。匿名组是讨论,是一起讨论这个事。匿名组更应该选择像bbs这样的地方,而非群组这样的讨论的地方。如果要模拟正常状态更多的情况是显示昵称的情况,又会怎么样?

社会疼痛 冷暴力?假如说冷暴力的话,我认为很多家庭、学校才是更应该关注的地点。网络可以换个地方,而现实并不能。而对付冷暴力的最佳办法就是不在理会,对方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时,反驳会更加助长对方的兴趣。

体谅他人 严于律己 

谨防群体效应 理性看待媒体 但现在辟谣不给证据。造谣来个网民投稿,过后删除。真相,媒体如今不在乎了啊。没人能做到完全理智,只能预设多一点,对某类型的信息加以警惕,可这中间明明可以展开说很多却一句带过。

我认为社会的负面信息都应该警惕,毕竟涉及到现实生活。网络只是冷暴力,现实才是真正能造成危害的。对于无法溯源的,不应该去参与。真想参与,上知乎看相关回答(按时间排序)或同城定位查找相关内容后在评论。或在一周后再回过头看此事。

曾经看到种说法,说中国心理更多的是精神分析派的,而非动力派。本片也是更偏向于分析原因,而非告知如何去做。可对于大众来说,尤其像网络暴力这种随时会发生的事感觉更应该偏向如何去做,大众知道原理遇见事情发生时又什么都做不了或不知道怎么做。

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?是我的合一,是做想做的事。曾经跟人探讨过一个问题,假如有一个杀人犯,他杀人时心理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?个人认为他心理是健康的,因为他做了他想做的事,但同时是不道德的,因为违背了社会公约。

关键词:

[责任编辑:sdssw]